□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黄晓纯
每一位父母都希望生个健康的宝宝,长大后男孩高大帅气,女孩高挑靓丽。可是,“高人一等”谈何容易,这并非人人都可如愿。相关权威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目前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%,即100名小孩子中便有3~4名矮小症患者。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欧少阳副主任医师提醒,孩子矮小不长个,不一定是家族遗传或长得晚,家长们还要警惕孩子是否得了“矮小症”。
排队总排前三、座位老在第一排……这可不是什么“好待遇”,没准是因为得了“矮小症”。据介绍,矮小症患者指儿童期始,身高低于同性别、同种族的同龄人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,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,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年以上的人群。
除家族遗传外,矮小症一般因疾病引起,如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、性早熟、宫内生长迟缓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、某些代谢性疾病(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、肾小管酸中毒等)和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。其中,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,其次是性早熟。大多数矮小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、抑郁、内向、缺乏领导力等心理或行为障碍,持续影响升学、就业和婚姻等“终生大事”。
欧少阳指出,3~12岁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,矮小症早发现、早干预,治疗效果越好。一般情况下,人的骨骺在14~16岁就会闭合,一旦骨骺闭合便无法再长高。孩子的年龄越小,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,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,治疗效果越好;另一方面,孩子的体重越重治疗就必须加大用药剂量,治疗费用就越高。
据介绍,目前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%,所有矮小人口中,3~15岁需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。但是,我国每年因矮小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儿童不到30万名,而接受合理治疗的矮小儿童不到3万名,且家庭对矮小症知晓率、治疗率严重偏低。“作为家长,从孩子出生起,就要养成定期监测孩子身高的习惯”,欧少阳建议, 1岁内每3个月监测一次,1岁以后6个月监测一次,2岁后每年身高的长速大于5厘米的宝宝就可以排除矮小情况。如果每年增长小于7厘米或者3岁之后每年增长小于5厘米,应考虑是否生长发育迟缓,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据了解,揭阳市人民医院现开展骨龄检测,生长激素激发试验,性激素激发试验,性激素水平, IGF-1和IGFBP-3,染色体核型分析,胰岛素水平,甲状腺、肝、肾功能,血常规、血糖、血脂检测及B超、CT或者MRI检查项目等,诊疗水平粤东领先,极大满足矮小患者诊疗需求。欧少阳提醒,定期检测是必要的,但预防更重要。尤其是母亲怀孕时要特别注重营养均衡,以免出现宝宝宫内发育迟缓的现象而影响其日后身高。孩子出生后,合理膳食的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,适当的运动对矮小症的治疗也有一定好处。另外,对矮小症儿童不能盲目治疗,特别是不能乱用市面上各种言过其实的增高保健品,发现孩子身材矮小要早就医,以免错过孩子生长发育的最好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