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记者 林宝凤 通讯员 黄晓纯
有这样一类人,“食不下咽”,吃一顿饭可能要用上几个小时,有时吃一口饭要配一口水,或者走上几圈才能下咽。这类如此“奇特”的人极有可能是患上了食管贲门失弛缓症。据了解,该病非常少见,估计每10万人仅约1人患病,常见于20~39岁的年轻人,主要临床表现有吞咽困难、反食、胸骨后疼痛、体重减轻等。揭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吕文强提醒青年朋友们,如果发现持续食不下咽等上述表现,要提高警惕,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,明确诊断,及时治疗。
记者获悉,一个多月前,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接诊了一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病例。患者小李今年32岁,男性,10多年前发现吞咽困难。一开始,患者只是感觉有时吃饭有些轻微的难以下咽,但不会感觉喉咙等有痛感,最多感觉餐后稍为饱胀而已。咽下困难也是时不时发生,程度时轻时重,多因情绪波动、发怒、忧虑时或进食过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。但是后来小李明显地感觉吞咽困难的次数越来越多,而且发展到需要“可乐下饭”的地步,一顿饭也要吃好久,也吃得不多,还多次发生吃下去的食物反流呕吐出来,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瘦成“纸片人”,甚至身体也感觉不舒服了,时不时地感到胸骨后疼痛,他开始四处寻医,但治疗效果都不理想。直至连喝可乐也不能帮助吞饭了,小李找到吕文强看病。
吕文强发现小李整个食管明显扩张,考虑他可能患了极为罕见的贲门失弛缓症,但仍要认真鉴别是否为症状类似的其他疾病,如食管神经官能症、食管癌及贲门癌和假性的贲门失弛缓症(指由胃癌、食管癌、肺癌、肝癌、胰腺癌、淋巴瘤等恶性肿瘤、南美锥虫病、淀粉样变等所引起的类似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运动异常)。最终小李被诊断为原发性食管贲门失弛缓症,且就其症状来看,保守治疗已达不到根治效果,手术是唯一的解决办法。吕文强带领手术团队为他实施了单孔胸腔镜贲门肌层切开术(Heller手术),切断缩窄的食管括约肌肌层,解除梗阻。手术2小时后顺利完成,极微创,全程仅在体表切开一个约4cm长的小切口,恢复也快,进食梗阻明显消失,术后第5天就可以开始进食普食,第8天可以出院,还比当初入院时重了6公斤。出院时,小李握着吕文强的手高兴地说:“感谢医生!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想吃就能吃!”。
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什么病?它是一种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导致的疾病,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,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、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等症状。吕文强这样形容,“贲门就好比食道和胃之间的一个阀门。贲门失弛缓症就是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,导致贲门不能松弛,只会‘收’不会‘放’,控制食物进入胃部的小‘阀门’坏掉了,食管蠕动减弱,食物无法顺利进入胃部而被滞留在食管中”。贲门失弛缓症可继发食管炎、食管溃疡和出血、食管气管瘘、自发性食管破裂和食管癌等并发症,且并发率为0.3%~20%,显著高于一般人群。吕文强提醒,如果出现长期进食困难或进食时间超长、吞咽困难,甚至食后便吐,切莫以为是胃口不好,应尽快到医院检查,一旦确诊贲门失弛缓症,应积极治疗,以防止恶变。